随着年龄的增长,重游韶山的愿望却是越来越强烈。在家人和朋友的支持下,在这一个春光明媚的季节里,我用自助游的方式终于如愿以偿。
那天晚上八时,我在嘉兴上火车,次日下午二时三十分就到了日思夜想的韶山。经过汽车、火车的一路颠簸,到那里时我已很困倦,于是花20元钱,下榻在韶山冲的“农家乐”。
清晨,小鸟刚刚在枝头开唱,广播喇叭里就传来了《东方红》及一首首赞颂毛主席的歌,顿觉神清气爽。韶山已由原来的小山村演变成稠人广众的韶山市,临街的店铺中商品琳琅满目,价格也公道。从一张张眉开眼笑的脸上反映出今日韶山人的生活是足够滋润的。那里的电视幕墙上统一放映着《中国出了个毛泽东》的VCD。很显然,像我这样的与共和国同龄的人对毛主席是有着一份特殊的感情的。
走近毛主席故居,那里虽经蹉跎岁月却面貌依旧,只是屋前增添了站岗的战士,荷花池边也修起了水泥路。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络绎不绝,游人如织。商品经济意识渐浓的韶山人手拿各种纪念品,往返于人流中不时叫卖。我凝视着毛主席幼时的卧室,朴素而庄重,简单而明快,更在贫寒中显出一种正气与雄心。
“毛家饭店”的招牌在故居斜对面的山坡上,十分醒目。走进店内,门庭若市,菜也便宜,只是浓重的辣椒味使吃惯了沪帮菜的我有些望而却步。再走上一个小山坡,便是毛主席父母的坟墓,没有明显的修缮,但打扫得十分清洁,那里有几个毛主席的老乡邻在看护着,嘱咐人们不要吸烟,并关照游人,毛主席不信邪,可用山野杜鹃花献上。在我们祭拜的时候,见到有一个看护人正把满满的一杯酒洒向坟地,不由得在心里涌起一阵感激。
故居西边500米处便是雄浑的红色广场,四周山花烂漫。毛主席的铜像矗立于广场西侧中央,看起来慈眉善目。但他的目光炯炯有神,注视着神州大地,而他那高举的右手指向东方。几十米高的塑像呈现出一种铜褐色,就更显得威风凛凛。战士仪仗队重复着替人们敬献花圈的仪式,那样地沉着、镇静和肃穆。喇叭里那“我们的队伍向太阳”的旋律在空旷的山野久久回荡……
碧水青山的滴水洞门前,我留下了一张四十四年前游韶山时的照片,心里便生出些许安慰,也了了长久以来的一桩心事。当夜幕再次降临的时候,我乘坐的列车正驶向那层峦叠嶂的井冈山……